青年学习

思想引领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青年学习 > 思想引领

我校学生会组织学习《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

发布时间:2021-01-31 18:41:33        访问次数:19

1706006804910216.jpg 

书本

简介

《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讲述了198312月至2019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正定、福建、浙江、上海和到中央工作以来,与大学生们交往交流交心的故事,全面呈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时期对青年大学生一以贯之的关心关怀,系统展现了他关于青年工作重要思想的发展脉络,是指导广大青年健康成长的人生宝典。

 近期,我校学生认真研读了《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并做了详细的读书笔记。今天团团选取部分同学们的心得与大家分享。

1

 从《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这本书里,可以深刻地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成长的殷殷期望和青年对自身发展的高标准、严要求。在与青年大学生的交流中,习近平总书记不断勉励青年一代扎根基层、“自找苦吃”,让我获益匪浅。如果能够认真思考和总结总书记的这些工作方法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相信对于每个青年来说,都有借鉴意义。该书通过25篇访谈实录,讲述了1983年12月至2019年7月间,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正定、福建、浙江、上海和到中央工作以来,与大学生交往、交流、交心的故事,真实记录了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特别是大学生始终如一的关注、关心、关爱。

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关心、关怀青年成长发展,高度重视青年工作。在与大学生朋友们交往、交流、交心中,言传身教、循循善诱,为广大青年树立了学习榜样,也为青年一代健康成长指明了正确道路。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实干才是学生干部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的关键所在。在工作中,我们要善于开动脑筋,坚持实事求是,实际创造性的开展工作。既要勇于探索和创新,又要尊重客观规律,坚持科学的工作态度;既要争取把每一件工作做实、做细,又要学会统筹全局,促进工作全面推进,真正从一点一滴的实干中总结出工作优化提升的经验和教训。

回望“十三五”巨大成就,展望“十四五”总体规划,作为一名为同学服务的学生干部,我们要有明确的工作方法,有效利用时间,牢牢掌握工作技巧,善于分析身边青年的特征,关注青年需求,贴近青年,走进青年。要严于律己,该做的事认认真真去做,不触碰底线,工作重心下沉,不浮于表面。

与此同时,我们还要讲学习,“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多像身边的老师、同学学习,通过学习强国学习思想理论,武装头脑;讲创新,“让创新成为一种手段”,明确目的,清楚知道通过这种形式或活动,能达到什么目标;讲担当,“让担当成为一种历练”,担当实干,不断培养担当意识,劳动意识。

 通过这本书,让我更加全面的了解了自己。看到了自己的长处,但更多的是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开拓了我们的眼界。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一定严格要求自己。工作上勤勤恳恳,学习上以苦做舟,努力提高自己,做一名真正意义上的合格的学生干部。

——文学院 秘书学专业 

校学生会主席 毕佳兴

牢记使命

志存高远

2

读完《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这本书,我感慨良多,学到了很多的东西,本书主要通过一系列采访实录,展现习近平总书记长期以来对大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以及信任,通过寄语与回信,传授经验教训,将青年一代的成长与发展放在心上。

习总书记不忘鼓励学生学习思想文化,提高理论素养,学习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民族自豪感,在担任浙江省委书记期间多次给浙江高校学生做形势政策报告,深刻阐释了融合历史文化、革命文化和现代文化的“浙江精神”;鼓励同学们研读毛泽东、邓小平的著作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教导,就要坚定理想信念,做有志气的新时代大学生。198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张宏樑的毕业纪念册上写下了“志存高远 行循自然”八个字;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到内蒙古大学考察时,勉励同学们“志存高远、脚踏实地、行循自然”。几十年来,“志存高远”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大学生反复强调的期望要求,殷殷之情溢于言表。新时代大学生生长在物质条件丰裕、职业选择多样、社会思潮激荡的新环境,既有立大志向、干大事业的难得机遇,社会上也有一些消磨意志、令人迷茫的腐蚀剂。新时代大学生要牢记“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的古训,经得住考验,抓得住机遇,努力成为有志青年。

立大志向首先就要站得高,习近平总书记在和青年大学生交流时,常常谈到大我和小我的关系,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一个人只有站得足够高,才能突破个人立场、视野的局限性,才能全面把握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深入辨析纷繁复杂的现象和矛盾,真正看清大势大局,从而成就一番大事业。其次还要看得远。人在年轻时就要树立远大理想,找到愿意为之奋斗终生的目标并努力坚持下去。要立长志、不要长立志,只有看得远,才能做到淡定从容、坦然自若,才不会纠结于一时一事的成败。最后还要立得住。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志存高远的青年一代,立志要高,但起步要低,一定要脚踏实地,在基层摸爬滚打后,终会脱颖而出”的道理,立足每一个平凡岗位,干好每一件具体工作,切实克服“激情有余、韧性不足”的问题,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实现心中的理想。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通信工程专业

校学生会主席 陈政言

3

青春于大学生来说,充满着朝气与希望、拼搏与干劲,青春易失不易得,时光匆匆,在确立人生目标之际,难免会有些迷茫,不知所措!在阅读了《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一书后,我心中有了明确的答案。我们当代大学生若想跟上时代的浪潮,必须用汗水谱写自己的青春,不让自己留下遗憾,自己毕竟想为自己的家庭,生活,国家尽自己的力量,必须培养战略眼光、科学精神,练就坚韧品格。特别是大学求知之程,要脚踏实地,对知识、对学术不懈追求,将个人命运融入祖国未来蓝图中。

在1983年,12月18日,时任正定县委书记习近平给曹冰海等正定籍大学生写了一封关于调研的信,让我感触良多,调研不要只看表面的东西,要通过表面的东西,发现背后的机理,然后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做任何事情要更深刻的去了解,就如调研一样,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要透过表面看本质,去解决自己所遇到的问题、难题。向曹兵海学长学习——实实在在、迈稳步子、夯实根基,面向未来,踏实前行。作为新一代大学生,我们更要传承求实求真、冲锋陷阵的进取精神,在今后的日子里,放飞梦想,书写青春,做时代前列的开拓者。我有幸和我的同学去正定玩过一圈,很美,在读书的时候,正定的夜色就浮现在了我眼前,总是让人流连忘返的。

在读习总书记傍晚与我们社会实践团座谈一章时,习总书记认为:“年轻一代应该结合中国的特点把握好自己的路,否则只能牢骚了、空悲叹。”“只有到社会中才能不断提炼自己的狂热、浪漫的想法”,我不由想到胡福明教授说的,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读书总是好的,能够让我不断去真正的探索,了解,每一句话的深刻含义,而现在我们是在温室中生存的花朵,应该去经历一些风吹日晒,在疫情倒逼下,企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创新、呼唤创造。作为国有企业中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我们青年理应多“自找苦吃”,要有直面价值创造的勇气、投身创造价值的锐气、誓愿价值创造的志气和潜心价值创造的静气。

2019年7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冒着蒙蒙细雨去内蒙古大学考察,看望暑期留校大学生,勉励同学们:“要志存高远、脚踏实地、行循自然,学好知识,打好基础,增长才干,将来为中华民也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学习是一种生活,作为祖国的一份子,我们有义务与责任为祖国尽自己的一份力,疫情当前,医护人员奔赴前线,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更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这是学以致用的完美诠释。

—— 经济管理学院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经济管理学院学生会主席 冯卓

4

怀着崇敬的心打开了这本访谈实录,很快便被其中的一个一个真实而生动的故事吸引和激励。仿佛了跨越时空,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习总书记对青年特别是大学生的重视与关怀。而且在访谈中深切体会到了习总书记对青年人的殷切希望。

尤其是读了《习近平同志提倡年轻人要“自找苦吃”》这篇专访,对我的触动很大。“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也许正是因为这些苦,才成就了今天的习总书记。回顾习近平总书记的青年时代,梁家河的七年艰苦岁月,抱着“入苦海”的心态主动从大机关去基层正定,“自找苦吃”是习近平总书记的切身感受,也是肺腑之言。“自找苦吃”对当年的大学生张宏樑、戴文渊们的人生之路产生重要影响,也对当代青年的成长成才有着重要指导意义。也许有人会说,现在和三十多年前不一样了,物质丰富、生活富足,年轻人还需要自找苦吃吗?答案是肯定的。吃苦是过程、是手段,不是目的,吃苦的目的是获得成长。只有自始至终都以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投入艰苦的环境和艰难的工作,才能一以贯之坚持到底,在磨砺中提高本领、升华精神。

吃苦,并非只是肉体受折磨,它更多地培养人们在面对苦难、战胜苦难时所需要的精神——“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奋斗精神,“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坚韧精神,“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担当精神,“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的乐观精神……这些精神,是青年成长成才必备的素质。

青年正处在人生道路的开端,前进途中不可能一马平川,总有高山急流或风雨雷电,要带着一份“自找苦吃”的心态砥砺前行。自找苦吃,并不是给自己找不愉快,而是在寻找一种追求, 追寻自己的梦想和初心。如习近平同志所说: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基础医学院 临床医学专业

基础医学院学生会主席 韩旭

5

近日,一直在学习《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采访实录,这一系列采访实录,回顾了习近平总书记多年来与大学生之间交往、交流、交心的互动场景,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长期以来对大学生的关心、关爱和关怀。通过这25篇访谈稿,让我真切的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以诚待人、言传身教的高贵品质,更深刻体悟习近平总书记为什么能够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和爱戴。

习总书记鼓励大学生们返家乡搞农村调研,与同学们分享自己在基层工作和体会和感悟,他对基层调研工作的方法、机理、细节、过程都把握得十分精准,体现了他实实在在的为民情怀。他鼓励同学们到基层去接受实践锻炼,从群众中来,才能更好地到群众中去,把人民群众装在心里,惦记人民群众冷暖,为人民群众福祉奋斗,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尤其是尊重青年知识分子,不仅可以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也是培养当代青年奉献精神和创造精神的重要方式。习总书记还鼓励同学们要积极投身于服务人民的“伟大奋斗”中去,总书记十分善于与青年学子交流并进行启发式的教育引导,关怀大学生生活志趣,走进大学生社团,具有强烈的人才意识。

习总书记寄语我们“志存高远、脚踏实地、行循自然”,他勉励同学们学好知识,打好基础,增长才干,将来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当代青年是同新时代共同前进的一代。我们面临的新时代,既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代,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关键时代。广大青年既拥有广阔发展空间,也承载着伟大时代使命。

总书记曾勉励学生在校期间的第一任务是搞好学习,学好本领,提高自身素质。要讲求实干,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实践的能力和勇气,在实践中提高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校园里认真学习,汲取课堂上的知识并将其灵活运用,付诸实践。只有把小我融入大我,才会有海一样的胸怀,山一样的崇高。“不忘初心跟党走”是我国广大青年的政治选择,也是广大青年的人生航向。从而激励我们树立同心同德的理想信念,勇于担当这个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高扬理想风帆,迎难而上,刻苦学习,掌握过硬本领,立志为国家建设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做有理想、有追求的大学生,做有担当、有作为的大学生,做有品质、有修养的大学生!

—— 文学院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

文学院学生会主席 刘丽丽

6

最近一直在认真学习《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这本书,以一种“当事人讲当年事”的形式,全景展现了习近平总书记从政不同时期与青年大学生交流交心交友的故事。访谈对象几乎涵盖了改革开放以来各个年龄段的大学生群体。几十年过去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一言一行一直激励着青年大学生们。更让我真切的感受到人民领袖青年一代的亲切关怀和殷切希望。

当代青年面临的新时代,既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代,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关键时代。广大青年既拥有广阔发展空间,也承载着伟大时代使命。我们处于一个伟大的时代,有着伟大的目标,可谓生逢其时、责任重大。品味全文,更加深刻地领会了习近平总书记成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时代的选择;要认真向总书记学习,不断从总书记与大学生朋友们的生动故事中,汲取政治营养,凝聚前进力量;要将学习系列报道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五四寄语、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结合起来,领悟内涵实质,激发奋斗精神。

青春是短暂的,会不知不觉从我们手边流走。在青春的季节,我们充满激情,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当代中国青年要在感悟时代、紧跟时代中珍惜韶华,自觉按照党和人民的要求锤炼自己、提高自己,做到志存高远、德才并重、情理兼修、勇于开拓,在火热的青春中放飞人生梦想,在拼搏的青春中成就事业华章。我们更要珍惜宝贵的青春年华,坚持理想,脚踏实地,既勤于学习、善于学习,打牢知识功底、积蓄前进能量,又勇于探索、勇于突破,不断认识科技世界新领地,立志报效祖国、服务人民。

习总书记勉励我们,青年处于人生积累阶段,需要像海绵汲水一样汲取知识。广大青年抓学习,既要惜时如金、孜孜不倦,下一番心无旁骛、静谧自怡的功夫,又要突出主干、择其精要,努力做到又博又专、愈博愈专。特别是要克服浮躁之气,静下来多读经典,多知其所以然。像总书记期望的那样,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在创新创业中增长智慧才干,在艰苦奋斗中锤炼意志品质,在亿万人民为实现中国梦而进行的伟大奋斗中实现人生价值,做信念坚定的守望者、赤诚丹心的爱国者、勤学储能的践行者、奋发有为的追梦者,以青春之朝气,青春之热血,青春之梦想,投身于祖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大时代洪流。

——艺术(演艺)学院 音乐学专业

艺术(演艺)学院学生会主席 王家辉

7

读完《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这本书,我感慨良多。习总书记扎根基层,认真考察调研,以实际行动告诉我们“当代大学生是大有希望的一代”“年轻人要‘自找苦吃’”,要求知奋进,勇攀高峰,才能真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以实际行动,诠释着以知识报桑梓,以实践做建设,在任职正定县委书记时,鼓励大学生多学习、勤调研,“调研报告要写的‘实实在在’”真正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将工作做到实处;任宁德地委书记时,与故乡在闽东的学生热情探讨闽东的发展与建设;担任福州市委书记时,利用晚上休息时间到北京赴福州实践的青年大学生实践团驻地看望大家并传授经验……

同时,习总书记不忘鼓励学生学习思想文化,提高理论素养,学习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民族自豪感,在担任浙江省委书记期间多次给浙江高校学生做形势政策报告,深刻阐释了融合历史文化、革命文化和现代文化的“浙江精神”;鼓励同学们研读毛泽东、邓小平的著作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

习总书记的每一句话、每一次调研,无时无刻都提醒着我们,肩上扛的是国家的未来,背后背的是民族的希望。身为一名大学生,我深刻感受到总书记的重视与关怀。习总书记强调,青年大学生做人做事要“注重细节”,“要给书本上的知识‘挤挤水’,才能得到知识‘干货’”“只有和群众实践结合,才能把‘水分’挤掉”“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不断提炼自己狂热、浪漫的想法”字字谆谆,句句恳切,朴实的语言却蕴含着真知灼见。他鼓励在课堂教室中我们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做到格物致知、知行合一、学以致用;在学术会场上要不怕失败,多尝试学科交叉研究,争做自主创新的“排头兵”;在生活中要脚踏实地,身体力行,系好人生的第一颗纽扣,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负韶华。

我们作为大学生,要行动起来,坚定理想信念,把责任扛在肩上,要有“我以我血荐轩辕”的热血,也要有“泰山崩于前而色不改”的从容,更要有攀顶峰的勇气与决心,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下,在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做走在时代前面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担任起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责任,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不懈奋斗!

—— 动物科技学院 动物科学专业

动物科技学院学生会主席 张剑锋

8

《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这本书以“当事人讲当时事”采访形式讲述了习近平总书记与大学生朋友们的故事。总书记在30年的时间之中,职位不断变化,工作岗位不断变化,始终不变的就是他对青年朋友们的重视与关怀。

“青年一代,是大有希望的一代”。总书记时刻关注着我们青年大学生,作为一名学生干部,我们更应该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时刻准备为同学服务。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步一个脚印,做新时代,新青年,只有从小事做起,才能做成大事。在生活当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很多选择,正如现在的我们,选择的考研还是考公,就业还是创业。看似是很简单的选择,他也是能决定我们一生的选择。做出一个正确的选择,对于我们至关重要。脚踏实地,实事求是。

“在社会的广阔天地大显身手”。青年,正如早上8、9点钟的太阳。我们的未来充满了无限的希望,我们的人生才刚刚开始,作为青年大学生,我们要始终保持终身学习的观念,活到老,学到老是我们追求的目标。青春当自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责任,有担当,国家才有前途,民族才有希望。早上赖床不起,晚上熬夜不睡,这种生活不应该是我们这个年纪该有的,作为青年大学生,有理想,有追求。就像总书记嘱托我们的“立志高远、起步要低、重视实践、知行合一”。

青年人要有远大志向,立鸿鹄之志做奋斗者;起步要低,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重视实践,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知行合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中国的青年大学生,时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我们学马,更要懂马,更要学会用马,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头脑,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指导生活实践。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历史和现实表明,没有马克思主义就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没有中国人民的幸福美好生活。中国人自古就明白,世界上没有坐享其成的好事,要幸福就要奋斗。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作为青年大学生,我们要与时代同步伐、与时代共命运,这样才能赢得光明的未来。

阅读完这本书之后,受益匪浅。总书记如此重视青年学生的发展,作为青年学生的我们,更不能让总书记的期望落空。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中,青年要勇敢肩负起时代重任,书写绚丽的人生华章!

——马克思主义学院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会主席 张宇墨

9

在《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我们能够真切感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的深厚实践根基。25篇采访实录既有从1984年至今、历时36年的时间线,也有从县到市到省、涵盖全国东西南北中的空间线。习近平总书记几十年来用实际行动为“各级党委要拿出极大精力抓青年工作”提供了权威注解;以“年轻人要自找苦吃”“要给书本上的知识‘挤挤水’,才能得到知识‘干货’”等一句句金句带给当代青年深刻的启迪。

练就过硬本领,做有才气的新时代大学生。习近平总书记在和大学生朋友们交流谈心时,讲到要在点滴积累中长本事。习近平总书记讲:“一个举重运动员破世界纪录,不是他‘天生丽质’,一下就举起200公斤,而是一点儿一点儿加起来的,干大事都要一点儿一点儿地积累。”这个例子十分形象地告诉大学生们,练真本领靠的是点滴积累,要花时间去沉淀、凭毅力去坚持,必须耐得住寂寞,没有捷径可走。

要勇于开拓创新,做有锐气的新时代大学生。大学是孕育创新的摇篮,大学生是创新创造的生力军。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和创造潜力激发,经常勉励大家要从“会读书的人”变成“会创造的人”,争做自主创新的“排头兵”。新时代的大学生要有强烈的创新自信和创新自觉,充分认识到在创新发展的问题上“如果总是跟踪模仿,是没有出路的”,“不能总是用别人的昨天来装扮自己的明天”,必须拿出敢为人先的勇气、革故鼎新的锐气,还要摒弃世故圆滑、精明油腻的所谓“成熟”,善于推陈出新,拿出青春该有的样子来。

要矢志艰苦奋斗,做有骨气的新时代大学生。“自找苦吃”,这是当年不少大学生感到既印象深刻、也影响深刻的人生指引。习近平同志讲:“我对自己的首要要求就是‘自找苦吃’。”这是一份人生磨练,更是一种人生境界。“自找苦吃”就是无论身处顺境还是逆境、不论生活条件是好是坏,都要保持艰苦奋斗、永久奋斗的前进姿态。对于新时代的大学生来讲,这既是极富针对性的人生提点,也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时代要求。

时代赋予中国青年的使命极其光荣,责任极为艰巨。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听习近平总书记教导,在投身党和人民的共同奋斗中创造更加美好之青春人生;我们要向总书记学习,在全身心投入新时代党的青年工作中创造更加蓬勃之青春事业。同亿万人民一道,在矢志奋斗中创造更加富强之青春中国。

—— 信工学院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

信工学院学生会主席 李大山

10

习总书记在分享自己学习马克思主义的亲身经历时说:“马克思主义不是书斋里的学问,希望同学们能够真正把所学转化为行动去认识和改造现实世界,为国家和人民服务奉献,成为一个真正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这正是习总书记对我们这一代中国青年的谆谆教诲。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宝贵的理论财富,今天的中国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并不断与时俱进,但有一点是不变的,即实践是滋养其成长的重要土壤。对于中国青年,实践就是要从虚无缥缈的自以为是之高点走下来,脚踏实地地走入基层走入群众走到老百姓中间去,去做实事。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政法大学考察时曾指出:“立志是一切开始的前提,不要立志做大官,要立志做大事”对我启发很大。青年是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处在最朝气蓬勃的时期,志向就像是车辆的方向盘和发动机,为人生道路指明方向、提供动力。方向对、动力足才能干成一番事业。基层青年干部年富力强,长期工作在为人民服务的一线,要时刻牢记做大事不等同于做大官,立志做大事是践行执政为民的初心;时刻牢记公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做大官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做大事。青年干部立志做大事,才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贡献一份青春力量。

正如习总书记所说:“马克思主义不是书斋里的学问”。我们要提高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自觉性,创造性地运用理论知识去克服困难,战胜风险。我们找要到理论与实践的最佳结合点。通过实践使我们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得到巩固和提高,结合自身专业特色,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知识和水平。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我们党的未来和希望。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同志说过,青年要“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

因此,作为新时代的我们要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增强知识更新的紧迫感,如饥似渴学习,既扎实打牢基础知识又及时更新知识,既刻苦钻研理论又积极掌握技能,不断提高与时代发展和事业要求相适应的素质和能力。要坚持学以致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熔炉中,在社会的大学校里,掌握真才实学,增益其所不能,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

——法政学院 历史学专业

 法政学院学生会主席 李纪鑫

勤学、修德

明辨、笃实

11

最近学习了《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既感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大学生群体的关爱,更是结合自己的经历去思考总书记的教诲。要认真向总书记学习,不断从总书记与大学生朋友们的生动故事中,汲取政治营养,凝聚前进力量;要将学习系列报道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五四寄语、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结合起来,领悟内涵实质,激发奋斗精神。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习总书记为我们广大青年树立和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的“八字真经”——“勤学、修德、明辨、笃实”。

 “勤学”即“下得苦功夫,求得真学问”。总书记告诫我们,知识是树立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基础,他引用鲁迅先生的话“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工作上”,勉励我们勤于学习,敏于求知,注重把所学知识内化于心,形成自己的见解,既要专攻博览,又要关心国家,关心人民,关心世界,学会担当,社会责任。

“修德”即“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实践”。总书记告诉我们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立志报效祖国,服务人民,这是大德,还得从做好小事,管好小节,开始起步,踏踏实实修好公德私德,学会劳动,学会勤俭,学会感恩,学会助人,学会谦让,学会宽容,学会自省,学会自律。

“明辨”即“善于明辨是非,善于决断选择”。总书记说一时有些疑惑彷徨失落是正常的人生经历,关键是要学会思考,善于分析,正确抉择,做到稳重自持,从容自信,坚定自立,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掌握了这把总钥匙,再来看看社会,万象人生历程,一切是非正误主次,一切真假善恶美丑自然就洞若观火清澈明了,自然就能作出正确判断,做出正确选择。

“笃实”即“扎扎实实干事,踏踏实实做人”。总书记告诉我们,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成功的背后,永远是艰辛努力,今年要把把艰苦环境作为磨炼自己的机遇,把小事当作大事干,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

中国共产党近百年的历史告诉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中国共产党走向胜利的传家宝,而青年则是党的优良传统的继承者和践行者。因此,当代青年学习党的坚定理想信念,就要做志存高远的青年;学习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就要做胸怀人民的青年;学习党依靠学习走向未来的优势,就要做本领高强的青年;学习党艰苦奋斗的作风,就要做实干奋斗的青年,让优良传统成为青年成长的“营养剂”。

不驰于空想,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最为一名新时代的青年大学生,唯有脚踏实地把信仰与奋斗写在前进的灯图上,经过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努力学习永不止步,方能不负时代,不负人生。

——理学院 统计学专业

理学院学生会主席 刘祎晗

不忘初心

牢记青春使命

12

通过学习《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系列采访实录,生动地还原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工作岗位上的实际工作情况,让我们了解到,总书记当年从政的初心就是要改善老百姓的生活,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习总书记扎根基层、融入群众、求真务实、严格自律,始终站稳人民立场,练就过硬本领,锤炼优良作风,矢志艰苦奋斗为人民谋幸福,身体力行投身实践,体现了浓浓的赤子情怀。总书记心系广大青年,倾听青年呼声,帮助青年成长,践行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作为新时期的青年大学生,我们必须向总书记学习,不忘初心跟党走,牢记青春使命,让理想主义的旗帜永远在心中高高飘扬。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以身报党报国的家国情怀和心系人民的高尚风范,始终坚守初心、勇担使命,坚定理想信念、投身强国伟业。我们深刻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如一关心关爱青年的真心真情,是广大青年“站稳人民立场”的生动教材;深刻领悟到习近平总书记勉励广大青年扎根基层、投身实践的精神实质,是广大青年立志艰苦奋斗、奋勇拼搏的人生航标。深刻体悟到习近平总书记“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严谨务实作风,是广大团干部锤炼优良作风,提振干事创业精气神的根本遵循。新时代大学生,要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指引,始终牢记“坚定理想信念、站稳人民立场、练就过硬本领、投身强国伟业”的寄语要求,做知行合一的实干家,到广阔的基层中去“自找苦吃”,在实践中耕耘梦想,在行动中砥砺真知,努力跑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

总书记和青年学生们谈的最多的就是要扎根基层、投身实践。他的言传身教,鼓励着广大青年认真求学问、做实践、返家乡、赴基层;激励着广大青年勤学笃行、奋发有为,在基层一线建功立业,做力所能及之事,能够在自己的位置上努力放出光芒,照亮一些路,温暖一些人,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我们在学习过程中要真正做到学深悟透、学以致用、学用结合,引领广大青年学生不辜负习近平总书记期望,沿着党指引的方向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医学检验学院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

医学检验学院学生会主席 赵文楷

青年要聆听习近平总书记的教诲,要做那些可能做、可以做的事,要忌,不能急于求成,要牢记教导,努力做有志气、有才气、有锐气、有骨气的新时代中国青年。

 


版权所有 © 河北北方学院团委 冀ICP备05002797号-1